为什么你的东西越贵越好卖?
东西越贵,反而卖得更好。
在价格和需求呈反相关的经济学理论面前,没人会质疑这个感觉是错觉。
但我告诉你,真的有人通过抬高价格刺激了销量。
之前遇到过一个服装店的案例,我们都知道电商加疫情,实体服装店的生意都不太好做。老板挣扎了几年,也死心了,打算把库存清空后,再另谋出路。
结果降价降了两周,效果并不好。
尤其是一件原本价值一千五的衣服,以为降了五百就能卖出去,结果都降到 800 块了还是效果不好,反倒是旁边布料差不多,但价格更高的衣服问的人多,也早早卖了出去。
后来老板恢复了原价。
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他把原本降价处理的那件衣服,重新提高到一千五,还特意将它放在比它价格低得多的衣服旁边。
结果出乎意料,不到一天,衣服就卖了出去。
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《有闲的阶级》中提到,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。
这就是著名的凡勃伦效应。
听起来很像有什么大病,但如果我换个例子,你会发现这个理论不仅行得通,还很常见。
比如国民羽绒服品牌波司登在2018年开始大幅度提价,1800 元以上产品占比大幅提升至 25%左右,不仅没有降低销量,且在当年税后利润增速达73.3%,营收增速达 30.3%,“量价齐升”效果显著。
很多奢侈品品牌都是这么做的。
凡勃伦认为,商品可以分为炫耀性商品和非炫耀性商品。出于炫耀心理,消费者会购买价格昂贵的商品。
02
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下到上依次分为生理、安全、社交、尊重和自我实现。
炫耀性商品是指在满足生理需求后,基于社交、尊重需求衍生出来的产品。
比如你买了一块劳力士的手表,参加某个大型会议你可能会特意戴上它。但如果你今天买了一袋红薯,你不会想着把它带出去,然后逢人就展示。
对你来说,红薯只是吃的,管它是蒸是煮是烤,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。
但劳力士手表不是,你看中的不只是一块手表,而是其背后的品牌价值,一种身份体现。
这就是炫耀性产品和非炫耀性产品的区别。
但生活中多数产品是红薯而非劳力士。
既然是非炫耀性产品,提价还有用吗?
有用。
1845年,爱尔兰发生了一场大灾荒,市场物价飞涨。统计学家罗伯特·吉芬发现,尽管土豆价格上涨,但需求量并未下降,反而有上升的趋势;相反,后来土豆价格下降的时候,需求量反而减小了。
经济学上称其为吉芬现象。
与凡勃伦效应相反,吉芬现象多发生在低档的日用商品。
但这种低档的日用商品要成为吉芬商品,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。
在当时,爱尔兰人以土豆为主食,一旦土豆涨价,意味着消费者只能拿更多的钱来购买同样数量的土豆,这样对其他食品的需求就会下降。因为买不起更贵的食物,大家反而去抢购土豆,这就出现了吉芬商品。
简单来讲,如果你不爱吃面,其实面条涨不涨价和你也没什么关系。
所以你会发现,吉芬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比较替代心理。
比较,是消费者购物时普遍的心理。
市场上常见的是横向比较。比如你想要买一件白色衬衣,你可能会在好几家挑选,然后对质量、价格、版型等各方面进行比较,最终选择你觉得最合适的。
通常情况下,这种普通的横向比较,不会出现“吉芬现象”。
尤其在商品可替代性强的时候,价格提高,只会让消费者转而购买可替代它的其它商品。
爱尔兰人之所以会成批抢购土豆,不仅仅是当时肉价更高,无法发挥替代作用,还在于他们看到了土豆在未来上涨的趋势。
这就是吉芬现象潜在的纵向比较心理。
当商品上涨时,消费者预判商品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上涨。为此,他们会增加而不是减少购买。
比如我们都知道前几年中国房价上涨厉害,但消费者的积极性不降反增,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;反而政策限制,房价下跌后,购买的人还减少了。
今天的股票市场亦是同理。
所以越深入研究,你会发现“价格越贵,卖得越好”不是谬论。
03
有朋友听我说完,转头就去提价。结果发现,涨价后,产品根本就卖不动。
我们经常在讲,产品定价不是领导者一拍脑门就能决定的,更不是简单的成本加利润。
提价也是如此。
在提价前,管理者一定要考虑两个因素:消费者水平和产品的可替代性。
如果你的消费者收入水平有限,那你的价格就不宜过高;
如果你的产品容易被替代,你也不应该过分追求提价。
消费者之所以购买劳力士,是由高收入水平和难以替代的品牌价值综合实现而来。
同样,爱尔兰人成批购买土豆,是因为那时候他们只买得起1公斤甚至更少的土豆,而不能购买其它商品。
如果忽略了这两点,我们完全可以判定为失败的提价策略。
从2006年到2018年年底,东阿阿胶提价了18次,出厂价从200元/公斤以下涨至近4000 元/公斤,累计提价幅度超过20倍。
照理说,提价后,东阿阿胶应该会一路高歌猛进。
然而最终结果是,从2018年开始,东阿阿胶收入无法维持上涨,并于2019年下降60%,正式宣告提价策略失灵。
这是因为东阿阿胶涨价过猛,没能和消费者水平相匹配。当东阿阿胶价格昂贵,成为奢侈品时,原来的消费者不再具备购买能力,导致消费需求减少。
同时,东阿阿胶产品的可替代性太强。
作为礼品,东阿阿胶可以被任何相同价格带甚至稍低价位的有品牌力产品取代;
作为保养品,东阿阿胶主打的是美容养颜补血功效,没有片仔等其它保养品在护肝、强身健体、治病疗养等功效上更有必要性,很容易被取代。
两者综合,自然导致东阿阿胶在提价后陷入困境。
同样,涪陵榨菜自从去年年底涨价后,今年上半年其榨菜产品销量也出现了10%的降幅。
首先,作为榨菜,涪陵榨菜的可替代性强;其次,消费者对涪陵榨菜这类生活消费品的价格感知力强,一旦价格上涨厉害,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。
所以在提价前,先考虑你的消费者收入水平以及产品的可替代性。
04
很多时候,我们会陷入误区:提价不成,就转攻降价。
经济学上称这为“薄利多销”。
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:你所谓的“多销”来自于哪里?
我们都知道好的销售额离不开推广和渠道。但当你价格降低,利润空间缩减,你能够保证自己有精力去发展推广和渠道吗?
显然不能。
有朋友说,低价是最好的宣传手段。只要价格够低,就能吸引消费者。
但很多时候,消费者购买心理可能导致薄利却不多销。
对于降价商品,消费者普遍存在“便宜没好货”“一分钱一分货”的思想,他们会认为价格这么便宜,要么产品质量有问题,要么公司运转不行,然后等待再降的时机。



- 组件设计师的协作模式和工作任务有哪些?
- 为什么你的东西越贵越好卖?
- 内部转岗,打工人的自我救赎
- 中国新出海故事:勇敢者的游戏
- 东南亚电商,巨头间的斗争
- Itsme关停、网易入局,动态捕捉+社交的风到底往哪吹?
- 大牌的线上官网,不如店员的私域流量?
- TikTok在美国正在取代谷歌搜索引擎一哥之位?
- 定向触达:精细化运营的必修课
- 沉迷小游戏的职场人
- 抢购边角料,年轻人丧心病狂省钱
- SaaS产品增效 | 小程序类产品设计方法探索
- 3大基础模型,搞掂互联网产品分析
- 保护隐私同时,内容推送该如何做?
- 如何为未来的车设计HMI?
- 为什么你做的数据分析,运营懒得看
- 下个3年,关系经营,下沉至KOC
- 需求蔓延时,如何应对处置产品研发和交付的各种难题?
- 电商SaaS的故事,为何不好听了?
- 勾搭上热搜评论区的“算x叔”,差点把我2个月工资都算没了
- 这个定期“疯狂”的“老爷爷”,给品牌营销上了一课
- 一个宏大的功能,是如何被设计出来
- B2B企业,应该如何做好商机管理?
- 餐饮SaaS下半场,聚焦效率革命?
- 产品“商业化”路径的底层逻辑:用户体验
- 有关用研经验传递的一些思考
- 支付清算系统(上)大额实时支付系统详解
- 为Web3打工的年轻人:高薪、远程,惬意又危险
- 虚拟人把真人偶像挤下神坛
- 从5方面入手,助你设计出优秀的进度条!
- 组件设计师的协作模式和工作任务有哪些?
- 为什么你的东西越贵越好卖?
- 内部转岗,打工人的自我救赎
- 中国新出海故事:勇敢者的游戏
- 东南亚电商,巨头间的斗争
- Itsme关停、网易入局,动态捕捉+社交的风到底往哪吹?
- 大牌的线上官网,不如店员的私域流量?
- TikTok在美国正在取代谷歌搜索引擎一哥之位?
- 定向触达:精细化运营的必修课
- 沉迷小游戏的职场人
- 抢购边角料,年轻人丧心病狂省钱
- SaaS产品增效 | 小程序类产品设计方法探索
- 3大基础模型,搞掂互联网产品分析
- 保护隐私同时,内容推送该如何做?
- 如何为未来的车设计HMI?
- 为什么你做的数据分析,运营懒得看
- 下个3年,关系经营,下沉至KOC
- 需求蔓延时,如何应对处置产品研发和交付的各种难题?
- 电商SaaS的故事,为何不好听了?
- 勾搭上热搜评论区的“算x叔”,差点把我2个月工资都算没了
- 这个定期“疯狂”的“老爷爷”,给品牌营销上了一课
- 一个宏大的功能,是如何被设计出来
- B2B企业,应该如何做好商机管理?
- 餐饮SaaS下半场,聚焦效率革命?
- 产品“商业化”路径的底层逻辑:用户体验
- 有关用研经验传递的一些思考
- 支付清算系统(上)大额实时支付系统详解
- 为Web3打工的年轻人:高薪、远程,惬意又危险
- 虚拟人把真人偶像挤下神坛
- 从5方面入手,助你设计出优秀的进度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