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先按照统计模型

时间:2022-09-22 来源:

一种方法是新用户主动选择兴趣偏好,让用户自己去选自己对什么感兴趣;另一种是先按照统计模型(Thompson 汤普森采样 – 可以理解为按照一个标准)去推。也就是如果从第一天开始,所有新用户看到的都是一样的,但同时我加快动作的反馈,也就是当用户一旦有了点击、收藏、付费等行为,那么下一次请求数据的时候,推荐就可以起作用了。

 怎么给老师多一些曝光机会?

这个问题需要先理解另外两个问题:为什么推荐不多给老师一些曝光机会?如何理解boost?

为什么不多给老师一些曝光机会?

推荐的目标是让用户满意(买课的人),一般不会考虑老师的满意度。当然,从平台生态的角度来考虑,只有让老师满意,老师才会传更多的课到平台,平台才有更多的课提供给用户(推荐去推)。

所以,在让用户满意的基础上(推得更准),也会加一些规则去保证老师的利益。比如课程冷启动规则(给一些新课固定的曝光资源)、运营精选boost(给一些优质课加权重)、已购老师boost(购买过的老师的课程加权重)。当然,后续可能也会有一些其他新策略,既让推荐推的更准,也能给到老师一些资源保证。

如何理解 boost ?

从推荐视角来看,是反对 boost 的,因为任何 boost 都是人的主观意愿:我认为用户对这个更感兴趣、我希望用户能看到这个内容。实际上,boost 并不能让推荐推得更准,过多的 boost 干扰还可能影响推荐的策略。

那为什么我们还会加一些 boost 的策略呢?

  • 适当、合理的 boost 可能会提高推荐准确度,注意,只是可能。比如我们从数据发现,一半的用户都第二次下单都是买的原来老师的课程,那我们就加了相同老师(已购老师)的 boost ,让这个用户购买过的老师的课更容易展现给你。
  • 对于老师而言,适当的 boost 是为了平台的老师生态,包括新课 boost 和精选 boost 。

如果运营侧有给老师曝光的诉求、想用流量作为运营老师的激励点,或者为了让一些尾部但优质的课程有售出机会,需要在推荐模型的基础上加干预规则,那么可以把你的诉求提给产品,产品和推荐同学会在不伤害用户体验、推荐仍然有作用空间、且能实现运营目标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策略。

我怎么给推荐提需求

可以以这样的姿势给推荐同学提需求:需求目的是什么?想要解决什么问题?预期效果是什么?对用户会有什么影响?你要相信,推荐同学了解的推荐策略会比你多很多,把你的问题交给他,他们会选出更能帮你实现目标的策略。

❌ 错误的方式:我想在推荐强插某老师课程。

✅ 正确的方式:我们想要给优质课程更多的曝光机会,一方面是这些课程质量很好应该不会对用户体验造成损伤,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老师运营的抓手,能激励老师产生更多优质课程。

❌ 错误的方式:我想在模型里加个特征。

✅ 正确的方式:我发现最近给我推的课程价格都偏高,调研了几个用户也是如此。如果我们持续推高于用户消费水平的课程,付费率可能会越来越低。我们看下是通过推荐价格占比、还是引入用户历史/最近一次消费金额,来减少大量推高单价的情况。

❌ 错误的方式:能不能给新课加 boost。

✅ 正确的方式:老师拉新团队最近拉了很多新老师入驻,但是这些老师的课程都没有曝光量,这影响了老师传课的积极性,长期来看我们会做大量的老师拉新工作、如果新老师的新课没有流量会影响整个平台的老师生态。有没有什么方法,可以给这些老师/课程一些曝光的机会
我为什么要写这个

这篇文章不能说把推荐讲得非常透彻、但也尽力从业务视角把一个技术逻辑讲得更易懂。

我们是个平台产品,既有C端用户也有B端用户。负责B端拓展的同学就希望流量有倾斜,运营同学对各项指标负责又希望基于他的目标做策略调整,产品考虑用户体验也会有体验向的需求,不同角色的需求经常会相悖。而推荐本身也有自己的运转逻辑,一定会有不能满足、或者满足的不好的地方。

想要取得好的沟通效果、达成目标,就要先了解对方的逻辑(推荐),以及如何利用资源(推荐机制),这篇文章原本是写给我合作的运营同学,借此也献给所有会关注推荐和流量的运营伙伴。

全国统一热线

4000-163-301

联系在线客服
是先按照统计模型 最新资讯 是先按照统计模型 相关资讯

是先按照统计模型

时间:2022-09-22 来源:

一种方法是新用户主动选择兴趣偏好,让用户自己去选自己对什么感兴趣;另一种是先按照统计模型(Thompson 汤普森采样 – 可以理解为按照一个标准)去推。也就是如果从第一天开始,所有新用户看到的都是一样的,但同时我加快动作的反馈,也就是当用户一旦有了点击、收藏、付费等行为,那么下一次请求数据的时候,推荐就可以起作用了。

 怎么给老师多一些曝光机会?

这个问题需要先理解另外两个问题:为什么推荐不多给老师一些曝光机会?如何理解boost?

为什么不多给老师一些曝光机会?

推荐的目标是让用户满意(买课的人),一般不会考虑老师的满意度。当然,从平台生态的角度来考虑,只有让老师满意,老师才会传更多的课到平台,平台才有更多的课提供给用户(推荐去推)。

所以,在让用户满意的基础上(推得更准),也会加一些规则去保证老师的利益。比如课程冷启动规则(给一些新课固定的曝光资源)、运营精选boost(给一些优质课加权重)、已购老师boost(购买过的老师的课程加权重)。当然,后续可能也会有一些其他新策略,既让推荐推的更准,也能给到老师一些资源保证。

如何理解 boost ?

从推荐视角来看,是反对 boost 的,因为任何 boost 都是人的主观意愿:我认为用户对这个更感兴趣、我希望用户能看到这个内容。实际上,boost 并不能让推荐推得更准,过多的 boost 干扰还可能影响推荐的策略。

那为什么我们还会加一些 boost 的策略呢?

  • 适当、合理的 boost 可能会提高推荐准确度,注意,只是可能。比如我们从数据发现,一半的用户都第二次下单都是买的原来老师的课程,那我们就加了相同老师(已购老师)的 boost ,让这个用户购买过的老师的课更容易展现给你。
  • 对于老师而言,适当的 boost 是为了平台的老师生态,包括新课 boost 和精选 boost 。

如果运营侧有给老师曝光的诉求、想用流量作为运营老师的激励点,或者为了让一些尾部但优质的课程有售出机会,需要在推荐模型的基础上加干预规则,那么可以把你的诉求提给产品,产品和推荐同学会在不伤害用户体验、推荐仍然有作用空间、且能实现运营目标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策略。

我怎么给推荐提需求

可以以这样的姿势给推荐同学提需求:需求目的是什么?想要解决什么问题?预期效果是什么?对用户会有什么影响?你要相信,推荐同学了解的推荐策略会比你多很多,把你的问题交给他,他们会选出更能帮你实现目标的策略。

❌ 错误的方式:我想在推荐强插某老师课程。

✅ 正确的方式:我们想要给优质课程更多的曝光机会,一方面是这些课程质量很好应该不会对用户体验造成损伤,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老师运营的抓手,能激励老师产生更多优质课程。

❌ 错误的方式:我想在模型里加个特征。

✅ 正确的方式:我发现最近给我推的课程价格都偏高,调研了几个用户也是如此。如果我们持续推高于用户消费水平的课程,付费率可能会越来越低。我们看下是通过推荐价格占比、还是引入用户历史/最近一次消费金额,来减少大量推高单价的情况。

❌ 错误的方式:能不能给新课加 boost。

✅ 正确的方式:老师拉新团队最近拉了很多新老师入驻,但是这些老师的课程都没有曝光量,这影响了老师传课的积极性,长期来看我们会做大量的老师拉新工作、如果新老师的新课没有流量会影响整个平台的老师生态。有没有什么方法,可以给这些老师/课程一些曝光的机会
我为什么要写这个

这篇文章不能说把推荐讲得非常透彻、但也尽力从业务视角把一个技术逻辑讲得更易懂。

我们是个平台产品,既有C端用户也有B端用户。负责B端拓展的同学就希望流量有倾斜,运营同学对各项指标负责又希望基于他的目标做策略调整,产品考虑用户体验也会有体验向的需求,不同角色的需求经常会相悖。而推荐本身也有自己的运转逻辑,一定会有不能满足、或者满足的不好的地方。

想要取得好的沟通效果、达成目标,就要先了解对方的逻辑(推荐),以及如何利用资源(推荐机制),这篇文章原本是写给我合作的运营同学,借此也献给所有会关注推荐和流量的运营伙伴。

微信朋友圈广告代理,腾讯微信广告代理,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代理,微信朋友圈广告代理商加盟微信朋友圈广告服务商

免费代理